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
1. 总则
目的:规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,发挥体育服务功能,满足公众体育活动需求,促进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。
适用范围:适用于体育系统各级各类体育场馆。
定义:体育场馆运营单位是指负责场馆和设施运营、管理和维护,为公众提供体育活动的机构。
2. 运营内容与方式
公益属性:体育场馆应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,保障运动队训练、体育赛事活动、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。
市场化运营: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,挖掘场馆资源,开展多种经营和服务,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。
3. 管理机构
运营管理团队:负责整体运营管理工作。
决策机构:由相关部门代表组成,负责制定运营策略和决策。
4. 运营范围
场馆设施管理:维护、保养和修缮工作。
场地租赁与预订:提供场地租赁服务并规范预订流程。
活动管理:协助组织各类体育活动,包括赛事、培训等。
安全管理:制定安全管理制度,确保场馆安全运营。
巡检和维修:定期巡检设施,及时维修和改善工作。
人员管理:负责场馆员工的招聘、培训和管理。
5. 运营流程
场馆租赁流程:包括申请租赁、签订合同、支付租金、使用场地、结算与反馈等环节。
场馆维护流程:包括巡检与报修、维修与保养、改善与更新等环节。
安全管理流程:包括制定安全制度、安全设施检查等环节。
6. 合作内容
甲方授权乙方进行日常运营管理,乙方负责设施维护、安全保卫、票务、广告、赞助等商业活动。
7. 费用及支付
乙方需向甲方支付合作费用,具体金额和支付时间有明确规定。
8. 监督与管理
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。
9. 开放时间
体育教学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,以及特定时段对校内和校外人员的管理规定。
10. 法律责任
对因失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,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。
以上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体育场馆运营公司的成功案例有哪些?
如何制定体育场馆运营策划方案?
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是哪个?